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“煤改气”面临双重挑战
发布日期:2016.09.12 浏览次数:1019



“煤改气”就能治霾吗?

近年来,京津冀地区雾霾问题日益引人关注,煤炭被指是“罪魁祸首”。中国科学院“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”专项组研究员揭示的一组数据可谓触目惊心:京津冀鲁占全球陆地面积不到0.3%,却燃烧了全球11%的煤,生产了全球15%的钢。另一份机构研究报告则指出,煤炭燃烧是京津冀地区雾霾的最大根源,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贡献分别达到82%和47%。



英美等国能源转型的实践看,用天然气替代煤炭是战胜雾霾的一个重要途径。今年5月,中俄签订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大单,也被视作中国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举措。

但是,对“富煤贫油少气”的中国来说,被各地寄予厚望并强力推进的“煤改气”,真是一剂治霾良方么?

“量”与“价”的双重挑战

过去10年里,中国天然气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,消费量年均增长16%。2013年,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预计超过1600亿立方米,超越伊朗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。有人因此慨叹:属于中国的“天然气黄金时代”即将到来。



有些能源机构也对中国的天然气需求表达了乐观态度。例如,IEA(国际能源署)预计,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将由2010年接近德国的水平(833亿方),提高到2035年的5930亿方,接近全欧盟需求水平(6920亿方)。

但是,在需求看涨的同时,供给前景则远不乐观。目前国内天然气产量尚不足1200亿方,对外依存度已超过30%。假设203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规模达到5000亿方,如此巨量的缺口,如何填补?

即使供应问题解决,第二个问题随之而来:是否有可接受的气价?从世界能源消费历史看,价格在能源替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《石油枯竭的后天》一书就指出,人类历史上的两次能源替代——煤炭替代薪柴、石油替代煤炭——中,替代能源价格都相对低廉。按可比价格,1650年煤炭均价约为0.5英镑/吨,以后长期维持在1英镑/吨左右,“廉价煤炭时代”维持了近150年。而1870年石油均价约为0.6美元/桶,1970年仅为1.8美元/桶,大约相当于2009年的10美元/桶,一杯原油的价格比一杯咖啡还要便宜。



中国此次“煤改气”转型,显然没有那么幸运。在国际能源市场上,天然气本就有“富贵气”之称,而中国还得额外承受“亚洲溢价”。与美国的3-4美元/mmbtu(百万英热单位)、欧洲的10-12美元/ mmbtu相比,亚洲LNG(液化天然气)价格基本在15美元/ mmbtu的高位徘徊。在国内气价受管制的情况下,一些LNG项目进口价格高于国内售价,直接影响了进口商的积极性。

天然气替代的急与缓

去年以来,京津冀地区以强硬的行政手段,拉开了一场“控煤攻坚战”,通过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,加快淘汰供暖和工业燃煤小锅炉,并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底和2017年底的奋斗目标。



显然,中国政府将期望寄托在天然气上。但有媒体算了“两笔账”,情况不容乐观:一是,去年国内天然气有百亿方的缺口难填补;二是,仅北京地区,燃煤发电改天然气发电,预计亏损就达上百亿元。

可见,“煤改气”应在综合考虑各地能源强度、产业结构、资源禀赋、环境治理紧迫程度等多种因素后稳步推进,它应该是遵循经济规律,循序渐进。相较行政手段,价格才是引导合理用气的最佳手段。

“煤改气”进程的快与慢,与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、产业承受力、资源可获得性、天然气价改能否到位等多种因素有关,不宜盲目推进。

煤炭行业的“自我救赎”

“控煤”绝非易事。国家能源局提出,在2014年,将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65.9%下降到65%。举全国之力,煤炭占比才下降0.9个百分点,充分说明能源结构质变之难。



尽管煤炭有缺陷,但人类要彻底“去煤化”还不现实。据IEA预测,除非政策发生变化,煤炭很可能在2017年超越石油,成为全球头号能源消费品。

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发生了煤炭的“逆袭”。《经济学人》今年4月刊发的一篇文章介绍,煤电价格只有气电价格的一半左右,德国煤炭发电量已经达到1620亿千瓦时,创自东德时期以来最高水平。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,煤炭进口数量从之前的1亿吨暴增至去年的1.8亿吨,煤炭作为长期发电燃料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。

与上述国家对煤炭清洁化利用有严格要求相比,中国的一大弊病是用煤不当。中国仅50%的煤炭用于电力,剩余50%消耗于钢铁、冶金、水泥等行业以及小锅炉和居民家中取暖等,由于环保技术缺失,后者对环境的影响更为致命。反观美国,绝大部分的煤炭用于发电,在煤炭清洁化上投入了上千亿美元。结果是,美国过去几十年GDP翻了一番,发电燃煤使用量增长了173%,但每度电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率却下降了89%。



因此,中国的当务之急,是加快推进天然气对后50%燃煤消费的替代,不断减少中小企业和居民直接使用煤炭的数量。其次,与其用气电替代煤电,不如加快推进清洁煤发电,例如建设先进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、淘汰老旧落后小电厂、推广煤炭粉碎、气体排放净化以及碳捕获等先进技术等。

调整用煤结构,推行清洁煤的全产业链,实现煤炭的集中处理、集中净化和集中清洁排放,将是中国煤炭行业“自我救赎”的关键,其重要性不亚于“煤改气”。


< img src="" style="float:left;"/>

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606号